奶奶被嫂子赶出老屋,孙儿塞纸条:看见纸条上的字给了儿子一耳光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妈,您就安心在城里住下吧,我和丽丽会照顾您的。"

王刚拉着母亲王秀英的手,眼神中满是期待。
王秀英看着眼前这个城里的大房子,心里忐忑不安。

六十五岁的她,一辈子都在农村生活,对城市的高楼大厦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既陌生又害怕。

"奶奶,您来了我可开心了!"

六岁的小孙子从屋里跑出来,一下子抱住了王秀英的腿。

王秀英望着儿子一家和这座陌生的城市,她不知道,自己的晚年生活,将在这里经历怎样的风雨变迁。



王秀英一辈子生活在农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未想过要进城里享福。

村里条件虽然艰苦,但她种着自己的菜地,养着几只鸡,日子过得踏实。

丈夫去世后,她独自一人生活了五年,把日子过得井井有条。
"妈,您一个人在乡下多不方便啊。

城里条件好,医院近,我和丽丽都能照顾您。"

每次王刚回乡下看她,总会劝她搬到城里去住。

王秀英其实心里很清楚,儿子是个孝顺的好孩子。

从小到大,王刚就懂事,知道心疼人。

读书时因为家里条件差,他从来不乱花钱;

工作后第一份工资就给她买了一台电视机。

如今在城里有了自己的家,还是惦记着让她过去享清福。

王秀英本不想去,但村里的老姐妹们都说:"你儿子这么有出息,还这么孝顺,你咋不去享福呢?"

再加上小女儿王丽也常劝她:"妈,您就去大哥家住段时间吧,我们都放心点。"

思来想去,王秀英决定试着到城里住一段时间。

她收拾了几件换洗衣服,带上自己平时喜欢吃的咸菜和腌制品,坐上了儿子的车。

刚到城里的头几天,王秀英总是睡不踏实。

城市的夜晚太亮堂了,楼下的汽车声、人声不断。

但慢慢地,她开始适应这里的生活节奏。

"妈,您就帮我们照看一下浩浩吧,我和丽丽都要上班。"王刚恳求道。

王秀英欣然答应了。

照顾孙子成了她在城市生活中最大的乐趣。



小浩浩很粘奶奶,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找奶奶讲故事。

王秀英虽然没什么文化,但农村的民间故事、谚语她知道不少,小浩浩听得津津有味。

王秀英也逐渐承担起了家务活。

早上五点多就起床,做好早餐,然后收拾屋子,准备午饭,等孙子放学再做晚饭。

儿媳李丽下班回来,桌上总是摆满了可口的饭菜。

"妈,您做的饭菜真香啊!比外面餐馆的强多了。"

李丽总是这样夸奖婆婆。

王秀英听了心里美滋滋的,觉得自己还是有用的。

日子一天天过去,王秀英渐渐习惯了城市生活。

她会自己出门去小区附近的菜市场买菜,认识了几个同样照顾孙辈的老人,有时还会聚在一起拉家常。

这座陌生的城市,逐渐有了一丝熟悉的温度。

然而,好景不长。

大约半年后,王秀英发现儿媳李丽的态度开始变化。

那天,王秀英像往常一样准备了丰盛的晚餐,等着一家人团聚。

然而,李丽回来后却皱起了眉头。

"妈,现在提倡健康饮食,您做的菜油太多了,而且太咸。

我们城里人不这么吃的。"李丽的语气中带着明显的嫌弃。

王秀英愣了一下,赶紧解释:"我以为你们工作辛苦,多吃点有油水的好。"

"那是老观念了,现在讲究低脂低盐。

再说浩浩还小,不能养成这种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李丽说完,拿出手机叫了外卖。

那天晚上,王秀英做的一桌子菜几乎没人动筷子。

她默默地看着儿子一家享用着外卖,心里酸酸的,但没说什么。

从那以后,李丽开始越来越多地干涉王秀英的家务和对孙子的照顾。

"妈,您别总给浩浩讲那些迷信的故事了,影响孩子思想。"

"妈,您别老是让浩浩吃那么多零食,对牙齿不好。"

"妈,您把浩浩的衣服都洗皱了,这件可是名牌啊。"

每天,王秀英都能听到儿媳的各种挑剔和指责。

她尽量按照儿媳的要求去做,但总是做不到位。

乡下人的生活习惯和城里人实在差别太大了。

王秀英最伤心的是,儿子王刚在这些事情上从不帮她说话。

面对妻子的指责,他总是沉默不语,有时甚至会附和几句:

"妈,您就按丽丽说的做吧,她是为了咱们好。"

有一次,王秀英正在厨房里忙活,李丽突然走了进来。

"妈,我想和您谈谈。"李丽的表情很严肃。

"咋了,丽丽?"王秀英擦了擦手上的水。

"我觉得您在厨房帮忙挺好的,但是能不能不要把您的东西都放在厨房里?

那些老式的调料罐和农村带来的器具,看起来很不卫生,也不符合我们家的装修风格。"



王秀英低下头,看着自己从乡下带来的那些东西。

那个青花瓷调料罐是她婚时的嫁妆,用了几十年了;

那个木勺是丈夫亲手刻的,虽然有些粗糙,但用着特别顺手。

"好,我收起来。"王秀英轻声应道,努力掩饰着自己的失落。

从那以后,王秀英发现自己在这个家里的地位越来越尴尬。

她想帮忙做事,却总是做不对;

想和孙子亲近,却被说成是溺爱;

想和儿子儿媳聊天,却发现他们的话题她根本插不上嘴。

慢慢地,王秀英开始减少自己的存在感。

她不再主动做饭,而是等儿媳安排;

不再随意抱孙子,而是等孙子主动来找她;

不再在客厅看电视,而是把自己关在小房间里,只有吃饭时才出来。

王秀英觉得自己像是这个家里的一个客人,甚至是个不受欢迎的客人。

为了不让儿子为难,王秀英决定主动做出一些改变。

她开始学习城里人的生活方式,跟着小区里的老姐妹们学做简单的西餐,学用微波炉和洗碗机,甚至学着用智能手机上网查菜谱。

每天晚上睡觉前,王秀英都会在心里默默鼓励自己:"再坚持一下,总会好起来的。

儿子是孝顺的,儿媳可能只是一时不习惯。"

然而,事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糟。

一天下午,王秀英正在自己房间里休息,突然听到外面传来激烈的争吵声。

"你妈这样下去不行,我受不了了!"

是李丽的声音,语气中充满了怒气。

"她也是为了帮忙..."王刚的声音明显底气不足。

"帮忙?她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还影响浩浩的教育。

你知道吗,老师说浩浩最近上课总讲些迷信的故事,全是你妈教的!"

"妈年纪大了,农村来的,有些观念改不了,你多担待点。"

"担待?我已经担待一年多了!当初是你非要接她来城里住,说什么尽尽孝道。

现在好了,家都不像家了!我建议把她送回乡下老家去,或者你给她在附近租个小房子住。"

王秀英站在门后,浑身发抖。

这一年来,她一直以为自己只是暂时不受欢迎,只要自己再努力适应,就能融入这个家。

没想到,儿媳早就想把她赶走了。

更让她心痛的是,儿子的回应:"我...我再想想办法吧。"

王刚没有立场坚定地维护自己的母亲,而是选择了妥协。

这对王秀英来说,是最大的打击。

那天晚上,王秀英彻夜未眠。

她想起了乡下的老屋,虽然简陋,却是自己几十年的家。

在那里,她不需要小心翼翼地生活,不需要担心自己的一言一行会惹人嫌弃。

第二天一早,趁着家里没人,王秀英悄悄收拾了自己的行李。

她把从乡下带来的那些东西都装进了一个旧布袋里,又从柜子里取出了积蓄。

这些年她舍不得花钱,每个月儿子给的生活费都存了起来,加上之前的积蓄,也有一些。

"够我在乡下生活一段时间了。"

王秀英自言自语道。她不想再给儿子增添负担,也不想在一个不欢迎自己的地方勉强生活。

正当王秀英准备离开时,门铃响了。

她开门一看,是放学回来的小浩浩。

"奶奶,您要去哪儿啊?"小浩浩看到奶奶收拾的行李,疑惑地问道。

"奶奶...奶奶要回老家住几天。"

王秀英强忍着泪水,摸了摸孙子的头。



"不要走!奶奶留下来陪浩浩好不好?"小浩浩一下子抱住了奶奶的腿。
王秀英蹲下身,轻轻抱住孙子:"奶奶很快就回来看你,乖。"

这时,门又开了,是王刚和李丽下班回来了。

看到母亲收拾的行李,王刚愣住了:"妈,您这是..."

"我听到了你们昨天的对话。"

王秀英直视着儿子的眼睛,"我不想给你们添麻烦,我回老家去住。"

"妈,您别误会,我们没有..."王刚支支吾吾地解释。

李丽则站在一旁,神情复杂,既有些尴尬,又带着一丝如释重负。

"不用解释了。这一年来,我已经看得很清楚了。"

王秀英语气平静,但眼中的失望却无法掩饰,"儿子,你有自己的生活,我理解。

我一个老太婆,还是回农村更自在。"

说完,王秀英拎起行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门。

小浩浩哭着追了出去:"奶奶!奶奶别走!"

王刚站在原地,张了张嘴,却没说出什么挽留的话。

李丽拉住了还想追出去的小浩浩:"浩浩,奶奶要回老家休息,我们改天去看她。"

王秀英拖着沉重的脚步走出了小区。

六十多岁的她,本以为可以在儿子家安享晚年,没想到最终还是要独自面对晚年生活。

她坐在小区门口的长椅上,思索着接下来该何去何从。

乡下的老屋多年无人居住,估计已经破败不堪。

而且,一个老人家独自住在偏远的乡下,万一有个什么事情,谁来照顾呢?

就在王秀英迷茫之际,她的手机响了。

是小女儿王丽打来的。

"妈,您在哪呢?我到大哥家没见着您。"

王丽关切的声音传来。

王秀英这才想起,今天小女儿说要来看她。

小女儿虽然条件不如大儿子好,住的房子也小,但每个月都会抽时间来看她。

"我...我在小区门口。"王秀英声音哽咽。

"您等着,我马上过去。"

王丽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匆匆挂断了电话。

不一会儿,王丽气喘吁吁地跑到了小区门口。

看到母亲身边的行李,她立刻明白了什么。

"妈,发生什么事了?"王丽坐到母亲身边,握住她的手。

王秀英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泪水夺眶而出:

"丽丽,妈不想在你大哥家住了。他们嫌我碍事..."

王丽听完母亲的讲述,气得浑身发抖:

"大哥怎么能这样!当初是他非要接您去住的,现在又..."

"算了,是妈不懂城里人的规矩,给他们添麻烦了。"王秀英擦了擦眼泪。

"妈,您别这么说。您没错,是他们不懂得尊重和体谅老人。"

王丽坚定地说,"这样,您先跟我回家住几天,我们再做打算。"

王秀英勉强点了点头。

她其实不想给小女儿增添负担,但此刻她确实无处可去。

就在王丽扶着母亲起身准备离开时,他们看到小浩浩从小区里跑了出来,手里拿着一张纸条。

"奶奶!奶奶等等!"

小浩浩气喘吁吁地跑到王秀英面前,把纸条塞到了她手里,"奶奶,这是给您的,我偷偷写的。"

王秀英疑惑地展开纸条,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几个字。

她看不懂,便递给了女儿。

王丽接过纸条,看了一眼,脸色立刻变了。

"妈,我们回去再说。"

王丽把纸条塞进口袋,急忙拉着母亲离开。

小浩浩还想跟上去,但被从小区追出来的李丽一把拉住:

"浩浩,回家!"

王秀英看着孙子被拽回去的背影,心里一阵酸楚。

但此刻,她更好奇那张纸条上写的是什么,能让女儿的表情如此异常。

"丽丽,纸条上写的是什么?"王秀英在出租车上再次问道。

王丽握紧拳头,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决定告诉母亲真相。

"他们...到底威胁您说了什么?"王秀英颤抖着声音问道,眼中燃起一股从未有过的怒火。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OSZ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