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地主,人们第一反应想到的一定是《白毛女》里欺男霸女、恶贯满盈的黄世仁。地主作为封建社会的产物,这两个字往往代表着一种负面形象。正如黄世仁一样,大多数的文学、影视作品中,地主都是富甲一方,鱼肉百姓的大恶霸。
但在中国抗战的历史上,有一位地主被百姓称为大善人,在战争时期倾尽家财举家抗日。他和他的6个儿子,全部战死沙场,悉数被追认为烈士,他就是中国最有血性的大地主-戴万龄。
戴万龄
戴万龄祖籍山东,祖上也是贫苦农民出身。那时候山东出现了罕见的灾荒,戴万龄的祖辈们为了生存逃难来到了吉林的敦化。戴家逃荒到敦化以后,经过数代的努力至戴万龄这一代已经积累下了丰厚的家财,成为了富甲一方的大地主。作为大地主,有权有势的戴万龄不但不欺压百姓,还经常在闹饥荒的时候大开自家粮仓对难民施粥施面,是当地有名的大善人,深受老百姓的爱戴。
饥荒难民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炮轰沈阳北大营,次日沈阳便被日本占领,在接下来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吉林、辽宁、黑龙江东北三省尽数沦陷,日本的铁蹄在中华大地上横行肆虐。此时的戴万龄有心抗日,但报国无门,他终日郁郁寡欢,为国家的前途担忧。
就在戴万龄焦急万分的时候,他的结拜兄弟王德林找上了门。王德林也是一位爱国抗日将领,在东三省失守后在我党的帮助下,组建了中国国民救国军。王德林的上门,让戴万龄的抗日救国之心一下就有了去处,和王德林商议过后,戴万龄便举家参加抗日,除了直系亲属里的青壮年和戴家的家丁,十里八乡只要是自愿参加抗日的年轻人悉数编入抗日队伍。
占领东北的日军
在戴万龄的努力下,敦化很快组建起了一支200多人的队伍,这支队伍后来被编为救国军独立营,戴万龄任营长。这支大部分由民兵组成的队伍,虽然乍看上去有一点儿戏,但是在镜泊湖与日军的交锋中,这支队伍就击毙击伤日军少佐以下近300余人,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虽然救国军在一些小规模的战役中痛击了日军,但是日军后续源源不断地从国内调来飞机增援东北,人的血肉终究敌不过钢铁大炮,救国军死伤惨重。
这个时候救国军总指挥王德林将希望寄托于国民党,向蒋介石发出了求助,但是蒋介石对此视而不见,无奈之下救国军被迫化整为零潜入山林,越打越退,最后退到了苏联境内,到达苏联后王德林还受到了斯大林的接见。撤退时,王德林曾要求戴万龄一起走,但戴万龄说:“我们都走完了,百姓就真的成了日本人砧板上的菜了!”,最终戴万龄选择了留下,他带领残部参加了绥宁反日同盟军,转战吉林黑龙江,死守国土与日寇苦战。
抗日队伍
1937年,戴万龄在为救国军筹粮筹款时被汉奸出卖,落入了日军的手中。但无论日本人用尽怎样残忍的手段和酷刑,戴万龄都没有吐露有关救国军的情报。最终日本人恼羞成怒,用两块烧红的铁板夹死了戴万龄。这位抗日英雄在战场上没有被子弹夺去生命,却因为叛徒的出卖惨烈牺牲。
正所谓虎父无犬子,戴万龄是英雄,他的儿子也没有一个是孬种,个个都是顶天立地的汉子。老大戴克勤,在1935年东宁地区的战斗中被子弹打断了腿,不得已回到后方养伤,1946年因病去世,算是六兄弟中结局相对最好的;老二戴克俭和老四戴克志,都是抗日救国军的连长,1935年在东宁地区的战斗中牺牲;老三戴克吉是他父亲的警卫员,1937年在戴万龄被捕时为了救父亲而牺牲。老五戴克选,是东北抗联领导人之一陈翰章亲自安排的情报员,奉命打入日军内部卧底,可惜后来身份暴露,在敦化遇害。
烈士丰碑
六兄弟中的老幺戴克政,也是戴万龄儿子里唯一留下影像的一个。戴克政为人忠厚、作战英勇,一路从司令警卫员做到了东北抗联第五军三师第九团团长。1938年8月,第九团政委带着主力部队出去找粮食,戴克政和十几个战士在扶余县一处临时看守所看守俘虏时被日军侦察机发现,随即遭到一股日军的进攻。这场战斗持续了将近3个小时,最后戴克政和战士们打光了所有子弹壮烈牺牲。那一年戴克政才22岁,家里就留下了个4岁的儿子戴友喜。
戴克政
戴家一家抗战杀敌,父子7人为国牺牲,满门忠烈。他们是中华民族能够挺起来的脊梁,是中华民族能够屹立世界强林的先锋,是中华民族永垂不朽的人民英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