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有全国最多后备耕地,足足2亿亩,是现有耕地近两倍。
这些地主要藏在北疆盆地周边、伊犁河谷、南疆绿洲带、东疆哈密盆地。伊犁河谷靠冰川融水,土肥温湿,天生适合种粮种菜。南疆塔里木边缘治沙后成枣园,东疆哈密拿耐盐作物啃盐碱地,都见着效益了。
可新疆水太金贵,年降水量不到150毫米,吐鲁番才17毫米,蒸发量却吓死人。伊犁河、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虽有水,不少却是国际河,用水受限制。塔里木河流域地下水超采,水位每年降0.
5米,农田生态跟着受威胁。超三成后备耕地盐碱化,阿勒泰改一亩要2000元,小农户根本扛不住。阿尔泰山湿地、塔里木胡杨林是保护区,开发可不能毁了这些宝贝地。
南疆沙尘暴凶,和田围田固沙一亩得5000元,小规模干实在划不来。未来几天高温接着烤,地里水分跑更快,开发后备耕地,水是头道难题。老辈人看云识天气、草木灰防潮的法子,在这片地上扎根多年。
但如今得把滴灌喷灌用上,水利用率能从0.5跳到0.85,这是现成的好技术。
选对作物也关键,红枣、甜叶菊、葡萄这些,耐旱耐盐还能卖上价。北疆昌吉、塔城、阿勒泰草地多,开发时得算好水草平衡,别伤了牧场底子。南疆沙漠边开垦,防风固沙得跟上,像墨玉县枣园那样,边治沙边种地才长久。
我个人觉得,开发不能只盯着产量,生态账必须算清楚,不然地开了也难守。现在新疆已有1.06亿亩耕地,2024年粮食单产全国第一,底子打得挺扎实。
但后备耕地开发是场持久战,得一步步啃缺水、盐碱、生态这些硬骨头。未来要是解决了水和成本问题,新疆说不定真能成西部“粮仓”“果园”。可眼下最急的,是根据各地水情、土质,把耐旱耐盐品种和节水技术落地。
乡亲们开发前先问问农技站,不同地块适合啥作物,别盲目下力气。
水利部门也得多琢磨,怎么把有限的水用在刀刃上,滴灌管网该扩的赶紧扩。
这场和干旱、盐碱的仗,得靠科学法子,也得靠咱地头的实诚劲儿。只要一步步走稳,新疆的后备耕地,准能成咱粮食安全的硬支撑。您觉得这些后备耕地开发,最该先解决哪个难题?
来评论区说说。记住了,开发跟着天时走,选对法子不蛮干,土地才会给咱好收成。现在就行动:查自家地块盐碱度,问农技员耐旱品种,报修滴灌设备别拖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