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3月21日是世界上第一个冰川日,这是2022年联合国大会共同商讨通过决议设立的。
顾名思义,设置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是为了提高人们对冰川,尤其是其快速融化消失的认识。
今年,作为第一个世界冰川日,我国的科学界也举行了一系列活动,而对于川西高原的达古冰川来说,以保护为主旨的第一个冰川日,却是它告别世人的日子。
再过4年,存在了200多万年的古老的达古冰川就要从世人的面前彻底消失了。所以,世界冰川日的背后,实际上是人类生存环境的持续恶化。
30年减少了70%
“窗含西岭千秋雪”,还记得杜甫的这首诗吗?诗中所说的雪,应该就是杜甫在千年以前看到的达古冰川。
这座冰川位于四川省西部的黑水县,距离成都280km左右,所以在杜甫生活的年代,由于冰川面积还大规模存在,站在成都就能远远眺望冰川白色的穹顶。
但是现在这种情况已经不可能了,距今约200多万年的古老冰川生命已经进入了正式的倒计时。
达古冰川成型于地球的第四纪冰河时代末期,那个时候地球整体的气温偏低,所以世界各地都被厚厚的冰川所覆盖。
等到气温重新回升以后,海拔较低区域的冰川逐渐消融,只留下像达古冰川这样海拔较高区域的还存在。
很多人可能会说,达古冰川存在了200多万年的时间,现在要消失,难道不是这么长的时间里逐渐融化的结果吗?逻辑上可以这样设想,但现实的情况却不是。
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达古冰川的面积很大,最关键的是,它是一整条完整的冰川。然而,过去的30多年里,由于气温的持续上升,冰川一直在消融,而且已经分裂成为了不同的小川。
根据科学家的持续研究,1991年的时候,达古冰川的面积至少还有1.49平方千米,到了2020年,这一面积已缩小到了0.47平方千米。
面积持续缩小,意味着70%左右的雪山、冰川都消融了,而且还是在30年内的时间里消融的。这从侧面就可以说明,过去的30年气温确实在一直上升。
原先的一整条冰川分裂成了数个小冰川,其中两条小冰川已经彻底消失,其余的几条小冰川也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从2020年开始,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等一众科研人员,开始系统研究和观察达古冰川。
截止到2024年,根据科学家的持续研究和观测,整个达古冰川的末端后退消失了大约20米。冰川的核心区域消失的情况更加明显,规模达到了40米到70米。
按照目前消融的速度推算,达古冰川平均每年消融2.5米,冰川的表面积从2021年的秋天到2024年的秋天,至少又减少了40%。
也就是说,这座冰川现在还在持续消融,而且已经不可逆转,按照这个速度,未来5年的时间,整个达古冰川就将彻底消失。
有什么具体的解决办法,可以让冰川不消失,或者是推迟它完全消失的时间吗?
人造雪可以延长冰川5~10年的寿命
怎么解决冰川消失的问题?唯一的解决方案是人工干预,比如人造雪,或者是人工影响气候,增加当地的降雪量,从而使得冰川的表面积再次增加,减缓消融的速度。
类似的方案在国外的一些冰川保护上已经在应用,不过由于涉及到巨额的成本投入,被保护的冰川,大多数也都是具有高经济价值的冰川。
像瑞士一些国家,他们开发冰雪旅游项目,使得冰川所在地的游客数量增加,通过旅游收入来抵消投入的保护成本。
按照近几年的研究,科学家针对达古冰川提出了几种可以人工干预的方案,比如通过覆盖材料减缓夏季消融的速度,可以减缓约34%~50%的冰川消融规模。
再比如,未来 5~10年内进行30天的制雪周期,可以确保达古冰川寿命延长5~10年。如果规模进一步加大,同样可以再次延长冰川的寿命,20年的时间内,可以是表面冰雪的厚度再增加50米。
假设未来推动上述一系列方案,达古冰川至少可以延续到2060年左右,如果配合旅游业的话,这样既可以抵消成本,也能带来经济回报。
但需要指出的是,采取人工干预的方式,对于投入的电力、水资源、人力等等都有很高的要求,而且成本也相当高昂。
未来会不会采取这种方式,现在还没有正式确定下来。不过达古冰川的管理机构近年来一直在跟中科院的科学家合作,希望能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保护方案。
不管怎么样,留给达古冰川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也就是说,要不要保护它,采用哪些方式保护,必须要在冰川完全消失之前采取行动。
而现在的局面是,不光达古冰川在消失,气温持续上升的情况下,世界各地的其他冰川也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失。
30年内,750座冰川将消失
位于阿尔卑斯脚下的瑞士也拥有世界上较多的冰川,只是随着欧洲地区的气温越来越高,冰川融化的速度也在加快。
从19世纪至今100多年的时间里,阿尔卑斯冰川的体积缩减了60%。这样算下来的话,到本世纪中叶,瑞士境内1500座阿尔卑斯冰川至少有一半左右都会彻底消失。
这样的局面相当严酷,说明全球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已经到了必须要采取行动的时候。在瑞士,该国的平均气温比19世纪之前升高了至少2°C。
如果气温继续上升,等到21世纪结束的时候,瑞士境内的所有冰川也会随之一起终结。2022年夏天,人们在瑞士一个冰川附近,发现了一架坠毁于上世纪60年代的小型飞机残骸。
原本这一残骸是被冰川覆盖的,但由于冰川的消融,飞机残骸才显现出来。如果冰川继续消失的话,不光是瑞士,世界其他地方的冰川底层,恐怕也会有很多不为人知的东西重见天日。
瑞士的邻国德国冰川的融化速度也相当极端。按照科学家的预测,如果这样的气温依旧持续下去,未来几年海拔在3500米以下的冰川都将彻底消失。
南极和北极两地冰川消融的速度也让世界瞠目结舌,北极地区变暖的速度甚至是其他地区的两倍之多。根据芬兰气象研究所2022年的研究显示,过去40多年的时间里,北极地区的变暖速度一直远远高于世界其他地区。
东南极冰盖,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冰川,位于南极地区,包含了世界上大部分的冰。未来如果人类签署的《巴黎协定》目标没有完成,东南极冰盖将会加速融化。
另外一项在2021年的研究也显示,全球目前的冰川总数为22万个,2015~2019短短的四年时间里,冰川消融的总规模就超过了2980亿吨,这一规模比2000~2004期间消融的冰雪多了710亿吨。
现在谁都能看出来,冰川的消融已经不可逆转,人类唯一能采取的措施就是想方设法降低其消融的速度。因为冰川消融过快的话,必定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甚至是灾难。
冰川消融的威胁有哪些?
冰川消融最直接的威胁是抬升海平面,导致一些岛国消失,沿海地区也被淹,比如太平洋上一系列的岛国。如果冰川持续消融,未来几十年的时间,其中的一些岛屿都会被淹没在海水之下。
再比如世界各地的沿海地区,在如今的时代,人类的工业以及高速经济发展都位于沿海地区的大城市。
上海、香港、纽约、东京等等这些大城市,随着冰川的持续消融,海平面上升的威胁都会危机。这些城市的安全。
一项研究显示,到2100年前后,全世界至少有20亿人因为海平面上升,不得不从沿海地区被迫迁往内陆,由此带来的社会剧烈波动难以想象。
冰川的持续消融还会影响到人类的饮水安全。青藏高原地区就像世界上的一座超大型水塔,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等多条大河的发源地都来自青藏高原地区,实际上也就是高处的冰川融水。
如果未来冰川消失,这些大河的水流量也会减少。世界其他地方也是如此的情形,这将直接影响数以亿计人口的饮水安全。
最严重的问题实际上还是对全球整体气候的影响。冰川大面积存在的时候,可以最大程度的反射太阳光,从而保证地球的温度不会太高。
但是冰川融化汇聚形成更大规模的海洋后,海水会大大幅度的吸收太阳的热量,海洋的变暖又会直接影响全球的气候变化,由此产生的恶劣气象天气会越来越多。
很多人还在担心,冰川的持续消融会释放出一些未知的远古病毒,尤其是在南极地区的冰盖之下,可能埋藏着地球上古老时期的未知物种。
假设让它们重见天日,由此产生的影响连锁效应同样不被人类所知。
结语:人类能扭转趋势吗?
主流的观点认为,通过环境保护以及限制某些公益活动,可以确保冰川消融的速度减缓。但也有观点认为,目前地球冰川的消融并非人类活动所致,而是由于地球又开启了新一轮的气候大变化。
在几十亿年的时间里,地球的温度一直在冷热之间交替发生。地球过去也经历过冰川期,同样也经历过温暖期,这种大的气候环境变化,或许并不是人类可以左右的。
如果真的是这种情况,那么人类确实无法改变冰川消融这个巨大的趋势。但从人类生存的角度去看,如果冰川消融的负面因素很大,对目前的人类来说,尽量采取一些行动减缓消融的速度也是必不可少的。
未来怎么做,关键要看各国政府的投入力度有多大。电影《后天》演绎过极端气候变化下的地球末日景象,人类其实知道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关键就要看去不去做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